浪淘沙·赋虞美人草
辛弃疾〔宋代〕
不肯过江东。玉帐匆匆。至今草木忆英雄。唱著虞兮当日曲,便舞春风。
儿女此情同。往事朦胧。湘娥竹上泪痕浓。舜盖重瞳堪痛恨,羽又重瞳。
注释
虞美人草:《梦溪笔谈》:“高邮桑景舒性知音,旧传有虞美人草,闻人作虞美人曲则枝叶皆动,他曲不然。”
玉帐:军帐之美称。
匆匆:急急忙忙的样子,指
项羽四面楚歌,自刎乌江。
湘娥句:舜帝死后,二湘妃泣泪落翠竹,在竹上留下斑迹,人谓之斑竹。
张泌《临江仙》:“翠竹暗留珠泪怨,闲调宝瑟波中。”
刘禹锡《潇湘神》:“斑竹枝,斑竹枝,泪痕点点寄相思。”
简析
词的上片先说项羽拒绝过江东、最终自刎的悲壮一幕,以及他匆忙撤退、英雄末路的情景,而后表达人们对英雄长久不衰的怀念,《垓下歌》的深情与哀婉仿佛仍在春风中回荡,进一步渲染了悲剧氛围;下片先从更普遍的情感层面出发,再用湘娥在竹上留下泪痕的典故,比喻虞姬之泪,强化了情感的悲剧色彩。全词情感深沉,含有对英雄命运多舛、天不佑人的无奈与痛惜。
辛弃疾
辛弃疾(1140年5月28日-1207年10月3日),原字坦夫,后改字幼安,中年后别号稼轩,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(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)人。南宋官员、将领、文学家,豪放派词人,有“词中之龙”之称。与苏轼合称“苏辛”,与李清照并称“济南二安”。辛弃疾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 838篇诗文 1694条名句
蝶恋花·画阁归来春又晚
欧阳修〔宋代〕
画阁归来春又晚。燕子双飞,柳软桃花浅。细雨满天风满院,愁眉敛尽无人见。
独倚阑干心绪乱。芳草芊绵,尚忆江南岸。风月无情人暗换,旧游如梦空肠断。
猪肉颂
苏轼〔宋代〕
净洗铛,少著水,柴头罨烟焰不起。待他自熟莫催他,火候足时他自美。黄州好猪肉,价贱如泥土。贵者不肯吃,贫者不解煮,早晨起来打两碗,饱得自家君莫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