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景行传
《元史》〔明代〕
杨景行,字贤可,吉安太和州人。登延祐二年进士第,授赣州路会昌州判官。会昌民素不知井饮,汲于河流,故多疾疠;不知陶瓦,以茅覆屋,故多火灾。景行教民穿井以饮,陶瓦以代茅茨,民始免于疾疠火灾。豪民十人,号十虎,干政害民,悉捕置之法。乃创学舍,礼师儒,劝民斥腴田以膳士,弦诵之声遂盛。调永新州判官,奉郡府命,核民田租,除刬宿弊,奸欺不容,细民赖焉。改江西行省照磨,转抚州路宜黄县尹,理白冤狱之不决者数十事。升抚州路总管府推官,发擿奸伏,郡无冤狱。金溪县民陶甲,厚积而凶险,尝屡诬陷其县长吏罢去之,由是官吏畏其人,不敢诘治,陶遂暴横于一郡。景行至,以法痛绳之,徙五百里外。金溪豪僧云住,发人冢墓取财物,事觉,官吏受贿,缓其狱,景行急按之,僧以贿动之,不听,乃赂当道者,以危语撼之,一不顾,卒治之如法。由是豪猾屏迹,良民获安。转湖州路归安县尹,奉行省命,理荒田租,民无欺弊。景行所历州县,皆有惠政;所去,民皆立石颂之。以翰林待制、朝列大夫致仕,年七十四卒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杨景行,字贤可,是吉安太和州人。他在延祐二年考中进士,被任命为赣州路会昌州的判官。会昌的百姓过去不知道饮用井水,而是从河流中取水饮用,因此常常生病;他们也不知道烧制瓦片,而是用茅草覆盖屋顶,所以火灾频发。杨景行教导百姓们挖井取水饮用,烧制瓦片来替代茅草屋顶,从此百姓们才免于疾病和火灾的困扰。当地有十个恶霸,号称“十虎”,他们干预政务,欺压百姓,杨景行将他们全部捕获并绳之以法。他还创办了学校,礼待师长儒士,鼓励百姓捐出肥沃的土地来供养学子,于是读书声在当地蔚然成风。后来,杨景行调任永新州判官,他奉郡府之命核查百姓的田租,清除长期存在的弊端,对奸诈欺瞒的行为绝不姑息,使小
景清借书
佚名〔明代〕
景清倜傥尚大节,领乡荐,游国学。时同舍生有秘书,清求而不与。固请,约明日即还书。生旦往索。曰:“吾不知何书,亦未假书于汝。”生忿,讼于祭酒。清即持所假书,往见,曰:“此清灯窗所业书。”即诵辄卷。祭酒问生,生不能诵一词。祭酒叱生退。清出,即以书还生,曰:“吾以子珍秘太甚,特以此相戏耳。”
九日
文森〔明代〕
三载重阳菊,开时不在家。
何期今日酒,忽对故园花。
野旷云连树,天寒雁聚沙。
登临无限意,何处望京华。